2大信号凸显,楼市被赋予新生命

2023-03-30       浏览次数:79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 不可否认,现阶段房地产在我国依然占据重要地位,根据《中国财富报告2022》显示,我国实物资产(主要为房产)占家庭总财富的69.3%,意味着我国房产已与家庭深度绑定,直接关系到普通人家庭财富,牵一发而动全身,房子贬值或房地产崩盘对居民财富的冲击难以估量,与此同时,房地产行业也与上下游超过100个行业建立深度联系,好比航母一旦沉没,护卫舰便失去了核心大脑,更何况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带动全国就业,据统计,过去10年,房地产中的建筑业带动了5000万人就业,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养活全国近3亿人,可见房地产地位依旧不容轻易撼动。

 

房地产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固然重要,然而却无法摆脱市场周期性调整,尤其是金融环境和供需环境,房地产发展历史上,曾两度面临崩盘局面(2008年和2014年),2008年遭遇美国次贷危机,金融环境恶化,余粮不足的老百姓大多不敢冒险买房,2014年又遇到房子库存量饱和,房子供大于求,担心房价暴跌,更不敢买房了,这两次危机是我国房地产发展最为艰难的两个时期,一旦处理不好,很容易出现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情形,好在这两次危机都得到平稳过渡,使得房地产这艘巨轮不至于沉没,修复后的房地产继续保持加速前进。

时隔7年(也就是2022年),房地产“危机”再次出现,房企为了资金回笼纷纷打起“价格战”,而打“价格战”最成功的恒大却未能逃过这一劫,土地市场开始由央企、国企、城投企业兜底,全国100强拿地房企中,民企独资的仅占9%,按照这样下去,房地产持续发展也就是纸上谈兵、不切实际了,更为关键的是,老百姓财富资产会面临缩水,耗尽6个钱包换来的房子,到头来还不如租房划算。


 

明年起,房产或再迎“增值潮”?

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2014年一封《未来年轻人,要学会租房子》的内部信中表示,未来八年,最廉价的可能是房子、车子、现金,买房没有租房划算,鼓励年轻人要适应租房生活,2014年恰好是在当时房地产饱和的第一年,商品房库存压力最大,无论是销量还是销售额都开始出现绷不住的征兆,此时的这番观点得到了不少人认同,如今八年时间已过,房子并没有变得廉价,根本原因就在于,2015年正式启动棚户区改造计划,从2015年-2017年,这三年的棚户区改造开工数量超过1800万套,更为重要的是,其中货币安置比例从2014年的9%提高到2017年的67.7%,换言之,国家出手让房子避免了贬值。

与此同时,经济日报曾在一篇题为《力促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》提到,房地产业、金融业都是系统重要性行业,其中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,其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在GDP中约占7%,从经济日报的发声可以看出,房地产虽然发展得过快,但房地产在我国(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老百姓层面)仍占有重要地位,这个行业难以被轻易忽视,也就是说,当房地产出现危机时,会想尽办法化解危机,无论是下行危机还是上行危机,都不会置之不理。

 

从我国发展规划来看,目前的全国的城镇化率虽然提升到65.2%,但是距离发达国家80%的城镇化率水平还有不小差距,在未成为发达国家之前,城市化进程势必不会停止,那么就有必要继续发展房地产了,再者我国从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(世界第二大经济体),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房地产带动,财政收入接近50%来自于土地出让,有更多的财政收入,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,提高国民经济发展。

楼市经历过2022年的寒冬期后,在2023年开始有了暖阳迹象,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-2月份商品房销售数据显示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5133万平方米、15449亿元,同比变化分别为-3.6%、-0.1%,虽然都是负增长,但降幅与2022年全年相比有着明显改观,并且房价出现超预期复苏,表明房产价值正反弹回升,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,2023年或许将是房产价值复苏之年,而从明年开始,不排除房产会再迎“增值潮”,尤其是在2大信号凸显之下,楼市正被赋予新生命。

 

信号一:楼市政策不断优化,利好刚需和改善住房需求

楼市经过长达24年的沉淀和摸索,最后才发现跑得太快、太急并不见的是好事,未来跑得久、跑得长远才是硬道理,从近年来国家发声可以看出,政策围绕着“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消费”进行优化,具体来看分为金融和调控两个方面:

第一、金融方面。在刚结束的两会报告中明确指出,要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具体体现在银行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向刚需及改善倾斜和放松,也就是无房家庭和二套房家庭,超过2套房的家庭就难以享受金融支持了,比如公积金的政策,长沙、漳州、广州等地明确表示延长公积金买房阶段性优惠政策,又比如株洲《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业务政策和流程的议案》审议通过,并于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,政策内容包括“商贷转公积金”和“二手房带押过户”,还有部分城市延长了公积金“贷款提额”和“又提又贷”政策,这些经过优化后的公积金政策除了提振楼市信心,更重要的是刺激刚需和改善买房。

 

第二、调控方面。在2008年和2014年楼市遭遇寒冬时期,对限购和限售进行了放松,而本次出现楼市遇冷,为防止炒房现象出现,限购政策并未全面普及,而是朝着多孩家庭进行放松,比如三孩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一套上限,从调控方面可以看出,未来的调控以围绕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展开,并未直接救市而不顾及房地产系统风险增长。

由此可见,房地产想要可持续发展,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增长,而是以住房本质为核心,降低房子的金融属性,一方面避免由高房价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,另一方面通过房子的居住属性让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。


 

信号二:棚改即将接力旧改,新一轮拆迁大潮流或将出现

众所周知,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以来,全国掀起旧改潮,“十四五”期间,将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约21.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,根据住建部最新发布的《逾5万老旧小区有望年内开工》显示,近五年时间里,全国已改造16.7万个老旧小区,如果加上今年的5万个,相当于在2023年底之前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目标,事实上,老旧小区改造也即将进入尾声,剩下的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并不多了。

那么老旧小区任务提前完成之后又做什么呢?我们从棚户区改造历史数据可以看出,从2018年开始,棚户区改造套数断崖式下跌,从2018年的626万套降低至2020年的209万套,足足减少2/3,而2021年和2022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套数分别为165万套和134万套。

 

另一方面,住建部在1月中旬召开的工作会议内容明确指出,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公租房、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(间),截止到3月份,已有安徽、江西、和河北、山东等9个省份陆续公布了2023年棚改计划,棚改规模相比2022年同比增长36%,其中广西、河南、四川、江西棚改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82%、143%、97%、65%,并且棚改主要以货币化安置为主,对此我们有理由判断,2023年或将是旧改和棚改交叉最多的一年,而2024年(也就是明年),棚改或将接力旧改。

不言而喻,棚改对房地产的影响在2015年-2018年就有历史经验,尤其是货币化棚户区改造,不排除再创一轮房地产行情。


 

总结

无论是政策优化还是棚户区改造,都在朝着稳定楼市健康平稳发展进行,这样一来,房价想要下跌或许就没那么容易实现了,毕竟住房资产占到家庭资产近70%,辛苦工作换来的房子,谁也不希望突然暴跌,一旦房地产崩盘,比资产缩水更严重的是失去对国家调控的信心,值得注意的是,过去的棚改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,既然决定重启棚改,还得想好退路,也就是需要明确棚改目的是“救”还是“稳”,如果是救楼市,那么房子金融性已经较强,而如果是稳楼市,那么才是为房地产可持续发展铺出一条正确道路,具体会怎么样,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

打赏
免责声明:"本站所有资料收集于网络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楼讯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本站。邮箱:355671681@qq.com
关键词:
0相关评论

热点楼盘

更多